科创“脉搏”强劲跳动
合肥主要创新指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触摸高质量发展的合肥“脉搏”,科技创新始终源源不断为城市发展输入新鲜血液,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合肥主要创新指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
高光时刻
作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汇聚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科学装置等优质创新资源,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领域不断迎来高光时刻。
去年,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45.22万高斯稳态磁场、星地时间频率实现百公里高精度传递等成果均创世界纪录,多项成果入选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在量子科技领域,今年2月,中国科大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对未来量子通信网络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合肥将继续大力开展科研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问题,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对标国际一流技术指标,有序组织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持续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缩短“距离”
科技创新的关键,不仅是产出成果,更在于用好成果。然而,基础研究距离市场很远,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收益。合肥深刻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不断缩短科技成果与应用市场之间的距离,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曹宏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副研究员。在聚变诊断电子学研究领域,他和团队不断推进科研设备国产化,同行合作需求随之越来越多。“何不把成果推向市场?”2022年,正当曹宏睿为如何创业而发愁时,他在岛上开展的一次产业培训交流会上结识了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二组组长黄叙新。“专班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和问题后,帮助我们搭建公司股权架构,对接上下游产业资源,还申报了合肥市种子基金,这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水。”曹宏睿说。
去年,合肥在全国率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分成4个小组,重点对接22家在肥重点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过去一年,专班对接捕捉高校院所等可转化科技成果超1000项,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超200家。在肥孕育而生的科创企业也越来越多。去年合肥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34家,平均每天诞生5家,总数达6412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00余家、同比增长近七成。
友好生态
创新是大系统,需要一个完整而友好的生态。合肥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突出产业导向,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眼下,位于蜀山经开区的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正加班加点调试设备,车间一片繁忙。“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的友好生态。合肥在研发奖补、融资助力和人才招引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新境界自动化专攻五大领域,研发出19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成为铸件打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对于创新而言,优质高效的服务至关重要。日前,合肥出台《支持“科大硅谷”建设若干政策》,从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模式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科技创业等多方面,推出政策条款,更好促进创新要素集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合肥,“科创脉搏”正强劲跳动。(葛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