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B/T41339《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系列国家标准的第1部分(总则)和第2部分(珊瑚礁生态修复)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将在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系列国家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从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主体职能出发,力求解决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长期缺乏具有总领性统一性的技术指导规范的现实问题。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指导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作为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于2018年开始负责《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系列国家标准编制的方案设计、任务分工、组织协调、标准起草、方法验证等各项工作。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系列国家标准由“1﹢5”共六部分组成,即总则及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和海滩生态修复,此次发布的是第1部分和第2部分。GB/T41339.1-2022《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1部分:总则》提供了普遍适用于各类海洋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总体流程、分析诊断、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的指导和建议。该部分由海洋三所、中科院南海所、中科院海洋所、南京大学共同起草。GB/T41339.2-2022《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2部分:珊瑚礁生态修复》确立了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内容。该部分由中科院南海所、海洋三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共同起草。
2022年3月31日,海洋三所副所长陈彬受邀在国家标准发布专家媒体对接会上对两项标准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系列标准作为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的核心,是科学指导和规范我国沿海各地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技术依据。该系列国家标准的陆续发布标志着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步入新发展阶段,有利于促进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筑牢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